此句節自傅大士的禪詩
「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;
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。」
傅大士本名傅翕,是梁武帝時代的人,
傅大士本名傅翕,是梁武帝時代的人,
是「中國禪宗」尚末開始之前的一位禪師,
先為漁夫,後來捨漁而務農耕。
這首禪詩,
這首禪詩,
作於耕作階段,所講的全是反話。
抓了鋤頭
但手是空的,
騎著水牛
卻在步行;
人從橋上走過,
看到的是橋在流,水沒有流。
從一般常識的角度來看,
像是語無倫次的瘋癲話。
仔細推敲,的確也有它的道理。
空著的手才可能去抓鋤頭,
空著的手才可能去抓鋤頭,
步行的人才可能騎上水牛。
過橋的時候,
橋在腳下一步步過去,
但是水始終都在橋下,
倒是橋從腳下流走了。
這此都很正常啊!
「空手把鋤頭」
「空手把鋤頭」
是說手上抓住鋤頭時,
千萬不要以為
你的心從此就被鋤頭佔有了,
永遠放不下來了;
抓了鋤頭時的手
依然要自自在在,好像沒有鋤頭一樣。
舉個例說,
舉個例說,
你有一棟房子、一輛車子,
可不要以為房子、車子永遠是你的,
它們只是暫時屬於你的;
其實,
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是自己的,
何況是身外之物。
有房子、汽車時,當然方便有用,
不過心中不宜執著,
不用老在擔心房子失火、車子被偷。
當然,房子的火險還是要保,車子丟了還是要找,
但不要因為有房有車
而弄得牽腸掛肚,六神不安。
「步行騎水牛」
「步行騎水牛」
是說騎著水牛時,
不要執著於
非得有水牛讓你騎不可,
有牛可騎當然好,
可是不要貪戀著水牛的方便,
你還是隨時可以步行,
有沒有水牛騎都可以,
騎水牛和步行的心態要完全一樣;
有水牛就騎水牛,
沒水牛騎就用步行。
「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」,
這是另外一個境界了。
有些人行色匆匆,
今天到東,明天到西,下週往北,再一週又向南行,
週而復始地跑來跑去,來來回回,
人是一天天老了,環境倒似乎未變。
其實先後來到同一個地方,
時間不一樣了,
景色自然有所差別,
環境經常在變,
就好比橋一直在流。
為什麼說水不流呢?
為什麼說水不流呢?
每次看到橋下都有水,所以未曾流掉;
流動的狀態與事實永遠不變,
就像是說一切現象都是無常,
無常的事實永遠不變,
所以說水沒有在流,也是事實。
易言之,是水流的現象沒有流走。
「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」是
「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」是
有等於無、
無等於有,
有無不二。
「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」是
動等於靜、
靜等於動,
動靜不二。
這告訴我們,
不要把常識世界
當成不變的事實,
否則徒增痛苦煩惱;
如果能對世界作如此的看法,心胸自然開朗。 Adapted from Google Searching